枫香革寨
清水河上,一溜溜古老的水车吱呀吱呀悠悠地转着;顺着山往,一簇簇楠竹林中冒出一缕缕淡淡炊烟;碧绿的竹叶下,鳞次栉比的农舍时隐时现——这就是枫香革寨。枫香革寨位于贵州黄平县城东南30公里重兴乡,是革家人聚居村寨中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寨,全寨有600多户、2000多人,是革家最大的寨子,都靠种地为生。这个群落因人口少,装束别致,风俗习惯独特而著称,它就是革家人。革家聚族而居,多为一姓一寨。有廖、罗、李、王、杨、兰、吴、高等20个姓氏,枫香革寨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支。由于地处偏远,人数众多,这里的革家风情自然也就最为浓厚。尤其是这里的蜡染、刺绣图案,内容意味深长,可以通过它来了解革家的文化与历史。
在枫香革寨,古色古香的木结构房屋鳞次栉比,杉木、秀竹遍布房前屋后,郁郁葱葱的枫香树几乎与革家的历史一样古老,成了革家人繁衍生息的见证,枫香革寨由此而得名。枫香革寨近600多户,以廖为族姓,是一个革家大家族。寨内水井遍布,用青石或鹅卵石铺垫的路面整洁平坦,四通八达。每户屋前均置有石条凳,是革家人休憩纳凉和刺绣挑花的好场所。
特色看点
服饰
革家最有特色的是其服饰,讲究男简女繁。革家男人有三件宝,一是芦笙二是刀,红弓白箭不离腰。红弓白箭,从古至今都是革家人祭祀对象。革家女性服饰非常奇特,小姑娘和中年以下的妇女均着蜡染刺绣花衣,罩以贯首飘铠。少女头戴红缨帽,姑娘所戴的红缨帽上缀红缨穗是姑娘的象征,这种帽子呈平圆形,中心以青布挑花折绉圈成,外围环形条珠,边上垂红缨穗,后拖小幅蜡染花巾,戴时顶部插一枝银簪。再配上以黄、红为主色的刺绣、蓝底白花的蜡染和革家另具一格的银饰,显得尤为动人。相传缨帽是武将的头盔,革家祖先作战立功,希望女儿们能继承其衣冠,就把红缨帽授予女儿世代相传。配以古朴的盛装时,红缨帽顿时银光闪闪,绚丽多姿。 妇女则戴花冠帕,服饰分为简装和盛装,盛装由手工制作的蓝底白花的自制蜡染布料做成。
蜡染
革家的手工艺品以蜡染著称,其图案匀称,疏密相间,韵味古朴,风格独特。蜡染蓝白分明,图案匀称,色彩鲜艳,韵味纯正。姑娘们从9岁就开始学点蜡花,到18岁就是能手了,她们的嫁妆就是自己一针一线制成的。
踩亲节
革家“踩青节”又称“踩姑节”、“踩亲节”,是革家传统的社交节日,也是青年男女交朋友的日子。每年大年初一至初五,枫香革寨的踩青节上要表演“踩亲舞”,一般由两个男青年吹起芦笙引路,后面跟着4-6个姑娘相伴歌舞,姑娘的舞步,要应和小伙子的芦笙。小伙子随心所欲,姑娘们则比动作灵敏,比歌舞技巧。小姑娘如果对小伙子中意,就会在歌舞行列中轻轻地敲打小伙子的肩背;如果不想与他有过深的交往,则跳着舞躲过去。踩亲,是黄平一带革家人特殊的习俗。每逢节日,革家男女老幼穿戴一新,前往集会寨投亲访友,叙谈家常,共庆佳节。年轻的姑娘们则盛装浓抹,成群结队赴会。
节日这天,由有威望的芦笙师主持。他们依照传统的仪式,手持芦笙,立于树下,然后摘一丫树枝,插到芦笙坪上,吹笙起舞。舞毕,将芦笙挂于枝丫上。这时,青年小伙们方可吹笙起舞。舞到高兴时,吹笙小伙如钟情于某个踩笙的姑娘,便跳起“踩姑娘”舞来,边吹边跳,完全陶醉在这愉快的时刻。这时候只见后生和姑娘踏着碎步,踏着拍节,故意用脚跟轻踩姑娘的脚尖,姑娘若是有意,则随笙歌拍节,握拳轻捶男方肩背。此时,堂内笙歌不断,男女起舞者一前一后,你踩我捶,一来一往,场面热烈而又诙谐风趣。 “踩姑娘”既是娱乐的舞蹈,又是革家青年们特殊的社交方式。不少革家青年男女,就是通过这种独特的娱乐方式,播下了爱情的种子,最后成为终身伴侣的。
交通指南:从贵阳乘火车到凯里197公里,车费16元、软座车24元;凯里至重安镇50公里,道路全为柏油路面,长途车费12元;也可从贵阳乘长途客车(不经凯里)从甘巴哨分路直达重安镇,沙石路面,较平坦,车程约200公里,车费40元左右;由重安镇至重兴乡10公里,赶场天有公共汽车直达,从镇上朝南走约2公里(或坐摩托车3元)即到三朝桥。从重安镇至黄平县城约21公里。就在三朝桥的桥头,即可等到过路的班车。平时可在重安镇租车,车费5元左右。重兴乡至枫香革寨约7公里,无班车,可在重安镇租中巴车或三轮车前往,价面议。若步行,时间约一个半小时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