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塘革寨
铜鼓苗寨是一个古朴而风情浓郁的苗族村寨,堪称民间艺术的宝库,这里有农历正月的“芦笙会”,有二三月间的“闹冲”,有七月的“爬坡”等民族节日,还有早已享誉中外的苗族农民画和风格独特、个性突出的苗族服饰、工艺品和歌舞,以及引人注目的“铜鼓文化”。铜鼓苗寨位于苗岭山麓的麻江县。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,铜鼓在苗族社会中的存在恐怕已有很长历史了。时至今日,苗族仍普遍有侣存铜鼓、跳铜鼓舞的习惯。而麻江铜鼓村的铜鼓则以其独特的风格赫赫有名。其“通体皆铜,平面曲腰,一头有面,中空无底,侧附四耳”,且“满鼓皆细花纹,极工致”,在铜鼓学的分类上,被称之为“麻江型”。
铜鼓村过去盛行跳铜鼓舞,据说后来因为跳铜彭舞时苗民耗时耗粮过多,严重影响其生计,于是寨中长老决定将铜鼓送到村外岩洞中埋起来,永不跳鼓。至今,铜鼓村苗民仍不跳鼓,而以吹芦笙取而代之。苗家人为何要中止跳铜鼓舞?是什么时候中止的?这里的解释显然比较勉强,究竟是什么原因什么时候,则有待于专家学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。铜鼓村虽然不再跳铜鼓舞,但却跳芦笙舞和板凳舞。逢婚嫁、生子满月、建房等喜庆日子,铜鼓村青年男女必欢歌舞蹈,或高奏芦笙,或手持两只小板凳,一边有节奏地击打,一边兴奋狂舞。这些舞蹈充分反映了苗家人刚毅豪放、热情开朗的性格。
铜鼓村的妇女心灵手巧,既擅长刺绣、桃花、编织、剪纸、银饰等传统民间工艺的制作,还善于创作一种极富装饰风格的质朴农民画。这些作品乡土气息浓郁,又能吻合现代人的审美时尚,因而极受推崇。近年来,铜鼓村农民画曾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及日本、叙利亚等地展出,引起轰动,作品被海内外博物馆收藏。文化部因此将铜鼓村命名为“中国(旅游网)现代民间绘画之乡”。此外,铜鼓村还被赋予“大山深处的明珠”、“歌舞之乡”、“苗乡奇花”等多种美誉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