驴友网-tink 发表于 2013-7-30 12:48:24

5名山友被困厦门云顶山 1名女孩脱水严重

救援队上山寻找被困驴友(图片提供 蓝天救援队)。
  驴友网7月29日讯:一到厦门就开始爬山,连最基本的食物都没准备。27日深夜,5名来自石狮的“驴友”被困同安云顶山上。刚从甘肃震区回到厦门的“蓝天救援队”队员们,下了飞机就直赴同安,深夜展开救援,终于在昨日凌晨将5名“驴友”全部找到。  刚从灾区回来就去救援  前晚9点多,蓝天救援队接到求助电话,称有5名“驴友”被困同安云顶山,十分危险。得知险情后,救援队马上召集出动6部车、17名救援队队员、3名队外志愿者。其中有7名队员更是刚从甘肃震区支援回来,一下飞机就即刻赶往事发地点。晚上10点10分,救援队到达云顶山荇后村。  救援队队长先行抽调6名队友作为第一梯队,带着强光手电筒以及哨子、绳子,还有给“驴友”们的补给物,前往报警地点寻找走失人员。  由于上山的盘山路非常难走,雾气越来越大,直到凌晨零点20分,第一梯队才成功地找到5名“驴友”。随后,救援队简单地休整完后,立即把他们带回山下。  一名受困女孩严重脱水  据了解,27日当天,这5名“驴友”从泉州石狮出发,来到厦门云顶山登山,其中4男1女。他们到达厦门时,已经是傍晚了,结果连基本的食物储备都没有,就贸然开始登山。  起初他们并未察觉到天气的异常,等到山上的雾越来越大,能见度不足5米时,5个人最终在山路中迷失了方向。其中1名女孩脱水症状严重,甚至还带点发烧。27日晚上8点40分左右,其他人见形势不妙,随即发出求救信号。  昨日凌晨1点20分,救援队终于将5人全部安全救回,并专门安排了2名“队友”,带脱水女孩到医院打点滴。  厦门网-厦门日报讯 (记者 张明蕾 实习生 邵媛玫)漆黑如墨的山间,笼罩着牛奶般的浓雾。4男1女紧紧依偎在一棵树旁,守着没有信号的手机不知所措。他们迷路了,体力透支的女孩已经出现了脱水症状。昨日凌晨零点20分,当厦门蓝天救援队的强光手电划破被困者头顶的浓雾时,这5名驴友已在同安云顶山上迷失了近4个钟头。  20:00
  刚走下飞机,就踏上救援路  前天晚上8点,接到驴友的救助电话时,厦门蓝天救援队的水草队长和队员们刚刚抵达厦门高崎机场。在甘肃地震灾区连续“作战”五六天,一身的风尘还没洗去,另一场“战斗”又打响了。几乎没怎么思量,水草队长立刻决定和队员们一起赶往救援地点——同安云顶山。  留下一名队员取行李,水草队长和另外5人一路小跑,冲出了机场。从坐进队友开到机场的救援车那秒起,水草队长就不停地打起电话调度。  晚上10点10分,6部车、18名队员和2名志愿者在同安云顶山下集结。看着眼前的境况,水草队长立刻知道,这次的救援难度有些大。起雾了,队员们看不清崎岖的山路。被困驴友所处的位置,大家所知的只有“山顶上”、“三个土堆”和“一棵树”的简略信息。“山上通讯受阻,电话很难打通,短信也不太容易收到。”水草队长心急如焚。  0:20
  哨声喊声呼应,双方终于碰头  救援车辆开到了云顶山半山腰,却再也不能往前走。雾太浓了,能见度不足5米,崎岖的山路在黑夜里若隐若现。车停了,人不能停。水草队长坚守在半山腰,一面用通讯设备和前方队员沟通,一面不停尝试联系被困者。“被困驴友的电话就打通了两三次,声音断断续续,每次通话时间也不长。”水草队长说,“我让他们轮流呼喊求助,队员们就可以听音定位。”  越接近山顶,路越难行走,雾气也越来越浓,队员们的强力手电筒也探不清前方的道路。视线受阻,声音仍能奏效。水草队长嘱咐前方队员,使用哨子发出信号。在那片笼罩着雾气的山顶上,一头是尖利的哨声,一头是放声的呼喊。走走停停,停停听听,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搜寻,双方终于碰头,此时已是昨日凌晨零点20分。被困的5位驴友,是从石狮来厦登山的。因为上山时间太晚,又遇上大雾,没有携带手电筒的他们,就被困在了山上。  提醒
  带齐设备 选好领队  同安云顶山时常被雾气笼罩的山顶,就像是海上的“百慕大”。杉际内到云顶山一带,本就山多且高,岔道又多。如果不熟悉路线,或是没有指北针,在雾气笼罩的情况下,即使是经验再丰富的驴友,仅凭肉眼也很难找到方向。  倘若要去登山,水草队长提醒,选一个熟悉路线的领队很重要,同时还得带齐登山装备,除了各类登山用具,衣服、食品等也不可少。“登山设备最好有备份。”水草队长说。  昨天上午8点多,厦门蓝天救援队再次派出多名队员,前往云顶山,对山上的路标和救助电话标示等进行常规修补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5名山友被困厦门云顶山 1名女孩脱水严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