驴友网 发表于 2013-4-30 01:40:01

桂东:打好“生态牌” 扮靓八面山





驴友在八面山活动图片
  “这就是八面山,最高海拔2042米,我们当地有民谣“八面山,离天三尺三,人过要低头,马过要下鞍"。这里有大片保持较完好的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和植物界“熊猫”之称的银杉群,森林覆盖率达89.8%,负氧离子含量极高,大家多"吸氧",多拍好照片。”近日,140余名户外活动爱好者自发组织登顶桂东八面山,桂东“驴友”刘志明沿途不断向远道而来的资兴“驴友”介绍八面山的风景。  初夏的桂东八面山,尽收眼底的是浓荫馥郁,溪流碧潭;耳畔响起的是流水淙淙,百鸟啼鸣;云景杜鹃漫山遍野,一片绚烂,扑面而来的空气夹着鲜花和泥土的芬芳,让慕名远道而来的“驴友”们感慨万千。  “峭壁万仞鬼斧劈,鸟道飞悬不盈尺。驱走怪石开鸿蒙,奇幼天生倚空碧。一峰未过一峰横,上天入渊心胆惊。”早在清代,桂东知县洪钟有诗《过八面山》尽描八面山的旖旎秀丽。而今的八面山村已被评省级生态示范村,八面山景区内鸡心石、金鸡叫天门、天宫神印、仙牛臣云、铜罗圈、小石林等自然景观让“驴友”们大饱眼福。八面山林海中2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、4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让喜爱科考的“驴友”流连忘返。八面山还是革命圣地,是三五九旅南征北返宿营地。深处八面山腹地的桃寮村是湘粤赣红军游击支队在桂东活动旧址,有“红军村”之称,1934年,工农红军在此建立了红军长征后湖南第一个苏维埃政权。  近年来,八面山保护区注重自然生态与红色文化相结合,以奇骏山水为依托,以村容村貌整治为载体,保护和修缮革命活动遗址,大力开发生态观光、休闲度假、探险旅游项目,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,打造融自然风光、红色文化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模式。远足八面山的“驴友”劳累了,可随意挑选八面山的12家家庭旅馆,享受桂东人热情且具民俗特色的“农家乐”服务。  “今年是我们发展生态旅游的提升年,我们将重点打好"生态文明牌",加大家庭旅馆建设和提升“农家乐”服务质量,将八面山村打造成生态旅游村,吸引更多的游客和"驴友"前来旅游观光。”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郭远飞向记者介绍说。  郭远飞还介绍, 2010年以前,八面山保护区内旅馆有接待能力的仅有2家6个房间,最多能住宿15人。八面山区鼓励当地群众发展家庭旅馆,投入资金10万余元为家庭旅馆免费配发床铺、桌椅、电视等生活物件,极大提高了群众办家庭旅馆积极性。到目前,八面山保护区拥有家庭旅馆12家60个房间,有150人的接待能力,发展速度是2010年的十倍。  为拉近外县市游客与桂东县八面山的距离,去年12月,桂东县投资1.577亿元建设八面山干线公路,该公路起于岳汝高速四都镇互通连接线角塘坳处,止于八面山主峰脚下的八面山村,全长22.975公里,拟将2014年底建成通车,届时,从岳汝高速公路奔赴八面山仅需20分钟,从郴州市区到八面山仅需2个小时。今年,八面山至瞭望台游步道即将开工,该游步道全长3.5公里,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八面山景区服务质量和水平。  此外,八面山保护区加大力度改善基础配套设施,大力整治村容村貌。投入60万元兴建了占地2000平米的宋坪小广场,该广场成为了八面山区标志性广场。该区还投入60万元统一改造八面山村房屋建筑风格,彰显民俗特色;支持村民建立环保省柴灶103户,有效减少了农村污染,保护了当地生态。各村组还增设垃圾收集箱、果皮箱,强化八面山村垃圾管理,清理违章建筑,加强河道整治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  “这几年,每年都来八面山,每年感觉新变化,八面山真的越来越美了!”一位来自郴州的“八面山忠实粉丝”感慨地说。据了解,今年来,八面山景区接纳游客2.86万人次,是去年的1.3倍,其中,“回头客”占近四成。古老而又青春的八面山正用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宾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桂东:打好“生态牌” 扮靓八面山